米乐(中国大陆)M6·官方网站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米乐官网

news

行业动态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
发布者:小编 时间: 2025-08-13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图1)

  最近,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专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精准评估、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通过正式验收,这不仅是一份亮眼的科研成绩单,更是一次突破技术瓶颈、激活系统智慧动能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国网江苏电力人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与使命担当。当新能源浪潮重塑电力系统格局,负荷调控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必须跨越的“深水区”。面对多元负荷特性复杂、调控难度激增的行业难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联合11家系统内外单位组成科研“先锋队”。项目锚定负荷精准评估与调控核心目标,犹如在电力系统的“神经网络”中探寻关键节点。构建用电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恰似为电力系统装上“预警雷达”,提前感知调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创新分层协同调控策略,如同编织一张智能“调控网络”,让多元负荷在不同层级间有序联动;研发智能装备与新型管理系统,则是赋予电网“智慧中枢”,实现需求侧资源的柔性调度与精准管理。这些成果环环相扣,形成从风险预警到智能调控的完整技术链条,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了科技“硬核”。验收现场,专家组对新型智慧能源单元、负控开关等示范应用的实地考察与认可,是对科研团队数年深耕的最好褒奖。这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更展现了科技赋能电力系统的巨大潜力。在江苏电网的实际运行中,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正高效调配资源,大幅提升电网应对负荷波动的能力;智能装备如同电力“卫士”,精准执行调控指令,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勇闯负荷调控“深水区”的实践,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江苏方案”。面向未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征程中,国肉江苏电力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挖技术潜能,加速成果转化,让智慧电力点亮千家万户,为能源革命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能”,在时代答卷上书写更多精彩的电力篇章。(盐文)

  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第3号公告,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牵头创编的能源行业标准《新型储能电站统计技术导则》正式获批发布。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为国网江苏电力的创新征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我国新型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新型储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电化学、压缩空气等多类型储能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统计标准的缺失尤为突出。不同原理的储能电站在统计指标和方法上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行业痛点,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高度的责任感,毅然挑起了创编行业标准的重担。经过不懈努力,《新型储能电站统计技术导则》应运而生。该标准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细致地规定了多类型储能电站的生产统计指标及统计方法,明确了不同原理储能统计指标的差异性要求及校核机制。它的出现,有效填补了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统计标准的空白,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标准的发布,对于新型储能行业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微观层面看,它为储能电站的运营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统计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企业可以依据标准准确统计生产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从宏观层面看,统一的统计标准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进行行业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政府可以通过准确的数据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该标准的发布也彰显了国网江苏电力在行业中的引领地位。作为行业的排头兵,国网江苏电力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列,更在标准制定上发挥了示范作用。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随着《新型储能电站统计技术导则》的广泛应用,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规范、高效的发展阶段。由此,我们要象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那样,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盐文)

  8月11日,天准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97亿元,同比增长10.32%;归母净利润为-1419.23万元,同比增长45.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67.59万元,同比增长7.56%;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天准科技专注服务电子、半导体、新汽车等工业领域,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具体包括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驾驶方案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88.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19.23万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97,689.85万元,比年初增长9.9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9.639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4%。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同比上升8.8%;归母净利润为1811万元,同比上升5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58万元,同比上升45.5%;EPS为0.0935元。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9.7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0%;归母净资产为18.5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9%。受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影响为919.16万元。在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00.06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数据如下:(1)视觉测量装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2,604.07万元,同比增长72.4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7.87%;主要系消费电子大客户玻璃、电池等业务增长所致;(2)视觉检测装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476.41万元,同比下降70.8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85%;主要系光伏行业硅片检测分选业务下降所致;(3)视觉制程装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4,080.92万元,同比增长51.3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0.35%;主要系PCB领域LDI等业务增长所致;(4)智能驾驶方案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526.84万元,同比增长125.39%,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93%;主要系汽车智能驾驶、无人物流车、人形机器人等业务增长所致。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围绕机器视觉、精密光机电等技术领域,深入展开知识产权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7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7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88项,其中278项发明专利,累计取得163项软件著作权。

  日前,思特威披露了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思特威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到3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7%到59%;净利润3.6亿元到4.2亿元,同比增长140%到18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亿元到4.2亿元,同比增长135%到174%。报告期内,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与多家客户的合作持续全面加深、产品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新一代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和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在智慧安防领域,公司新推出的迭代产品具备更优异的性能和竞争力,产品销量有较大的上升,同时公司的高端安防产品系列在专业安防领域的份额持续提升,销售收入增加较为显著;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应用于智能驾驶(包括环视、周视和前视)和舱内等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随着公司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支出,努力节费增效,从而提高了盈利能力,使净利润显著增长。思特威的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作为致力于提供多场景应用、全性能覆盖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企业,公司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在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等众多高科技应用领域,并助力行业向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思特威业绩已显著受益于高阶旗舰手机等镜头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据披露,去年公司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的产品在智能手机业务中营收占比已超过50%,驱动公司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2.7倍;去年公司主要产品CMOS图像传感器产量为9.67亿颗,产销率为91.46%。据TSR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在全球手机CIS市场出货排名中位列第5位,出货份额占比11.2%。对于产品竞争力,公司高管在日前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公司通过FSI-RS系列、BSI-RS系列和GS系列的全面布局,以技术为驱动,满足行业应用领域对低照度光线环境下成像优异、高温工作环境下维持芯片高性能、光线对比强烈环境下明暗细节呈现、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无畸变/拖尾、高帧率视频拍摄等刚性需求,具备与索尼等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厂商竞争的核心优势,深入覆盖高、中、低端各种层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上半年,云煤集团锚定年度目标任务,聚焦一体化经营与改革发展重大专项,以“夯基治本炼内功、系统重塑新优势”为价值导向,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在安全生产、产能释放、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及融资保障等领域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卷”。生产潜能加速释放,各项指标均创新高煤炭板块稳中向好。原煤产量达540.01万吨,同比增长36.18%,创云煤集团成立以来同期历史最好水平,产能发挥率99.18%。剥离量完成605.53万m,同比增长65.98%。化工板块质效双升。云煤集团解化合成氨日产稳定在1300吨、甲醇稳定在890吨,装置高负荷运行。曲煤焦化甲醇装置实现“两个一百天”长周期运行,创日产845吨历史最好成绩。先锋化工工艺指标合格率达99.02%,气化炉负荷显著提升。技术攻坚破瓶颈。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2025年申请专利17件,授权专利10件,软件著作登记9件。大为制焦《5.5m焦炉大跨度分段揭顶高效节能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云维飞虎《工程轮胎专用炭黑的绿色工艺及装备研发》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弹性体创新院空天装备系列新型化铣保护涂料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时成立了省级专家工作站。践行“三基三现”,深入现场指导帮助所属企业破解过地质构造带、顶板管理、搬家倒面等技术难题。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原煤生产成本较预算下降7.38%,6对煤矿降幅超5%(最高达44.32%)。化工企业节能降耗显著,解化、曲煤焦化分别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69.76%和87.84%,累计降本增效超4340万元。能源保供彰显担当,经营统筹有力有效电煤保供稳预期。坚决扛牢保供责任,克服主力煤矿停产等困难,上半年供应电煤229.74万吨,同比增长23.79%,兑现率达93.77%,较好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内部协同机制优。建立先锋煤业与先锋化工褐煤内部动态定价模型,推动构建云煤集团内部市场化交易机制。总部统销化工及煤炭产品190.12万吨,回款21.4亿元,有力支撑融资需求。精益管理深挖潜。制定实施“一企一策”控亏扭亏方案。推广科学管理工具,指导6家重点所属企业制定精益管理提升方案。优化经营数据收集与分析体系,提升决策支撑能力。招标集采降成本。完成云煤集团直管招标项目25个,金额10.94亿元。开展集中采购17批次,成交金额较计划下降27.79%。建立大型设备和运输类招标项目成交价格信息数据库,为降本提供支撑。项目建设突破提速,发展根基更加稳固解化搬迁里程碑。列入省级“重中之重”项目,提前20天取得省国资委备案批复并于6月10日正式开工,项目公司(云南解化绿源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注册,首批注资到位,土地摘牌与招标采购启动。资源权证获突破。老厂矿区规划环评获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顺源、羊场口煤矿采矿证及多个探矿权(含威信煤炭4个关键探矿权)成功延续。先锋煤矿扩大矿区范围采矿证办理路径确定,且买姑村搬迁安置方案通过。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顺源煤矿,强化采矿权延续登记组织管理,提前1个月8天完成采矿权延续登记。羊场口煤业比年度重大专项工作任务清单目标时间节点提前3个月取得8年期采矿许可证。恩洪煤业,“一通三防”瓦斯治理安全改造项目按期建成,争取国家中央预算专项补助资金942.5万元。战略增资奠基础。省财政10亿元注资历史遗留问题历时6年妥善解决。云煤集团近200亿元资产的增资扩股完成关键决策及评估初稿,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融资保障能力跃升,财务结构显著优化融资规模与成本双优。新增授信23.65亿元,总授信额度突破百亿。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84%,较上年同期下降124个BP,节约财务费用超亿元,提前完成年度压降目标。债务结构持续改善。金融债务中长期占比达38.27%,提前完成占比38%以上的目标,抗风险能力增强。带息债务结构优化,严控过度负债。资金统筹高效精准。强化资金计划管控与调度,保障刚兑与生产投资需求。统筹票据贴现降成本,平均贴现率1.26%,节约成本约1003万元。动态监控债务风险,未发生新增违约。资产盘活多维创效。通过“11个不要搞”系统治理深挖低效无效资产,清单外盘活项目15项,收回资金1.67亿元,阶段性获省国资委B级评价。业财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赋能管理升级。安全防线持续筑牢,治本攻坚成效显著风险精准管控。创新构建“技术+管理”协同防控模式,实施安全风险“周分析、月预警、季通报”机制,累计发布风险预警30期。强化高风险作业现场盯守,确保关键环节风险可控。标准化建设持续有力。完成14家煤矿、5家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申报、定级、审核、验收工作,持续强化安全管控,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立足“期中”夯基蓄势,奋进“期末”决胜全年。云煤集团将持续聚焦年度目标和重大专项,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化解风险挑战,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奋力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云岭国企力量。

  暴雨如注,山洪咆哮。8月7日傍晚至8日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等地连降暴雨,引发山洪灾害。一瞬间,道路损毁、电力瘫痪、通信中断,山洪裹挟着碎石冲垮房屋。在窑坡村电力抢修现场,一位客户自发驾驶着徐工挖掘机赶来,三台挖掘机与一台装载机引擎轰鸣,臂膀有力挥动,四名救援队队员和五名徐工服务人员全力配合电力部门抢修受损线路,目前已抢修五根电线米。从清晨到日暮,设备持续运转,预计将连续奋战至深夜24时,只为尽快为受灾群众送去光明与温暖。与此同时,三台徐工设备组成“清淤突击队”,在泥泞与瓦砾中清淤已超100余米。它们马力全开,高效作业,清除阻碍救援与重建的障碍。预计这项艰巨任务将持续三天,为疏通道路方便后续工作有序展开奋力攻坚。救援设备高效运转的背后,是徐工应急救援队和当地客户的紧急支援。由救援队队员、驾驶员、服务工程师组成的精锐小队始终坚守一线。他们与设备同在,每日奋战至深夜,确保每一台工程机械都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成为救援生命线上的“硬核”保障!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徐工集团始终冲锋在前。机械的轰鸣是打通生命通道冲锋号;深夜忙碌的身影,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大器担当。徐工金,不仅闪耀在重大工程现场,更会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近日,由西筑公司自主研发申请的搅拌设备“一种集料级配变异分析判断方法”和“一种具有自动校核功能的粉料计量装置及方法”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集料级配变异分析判断方法”这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集料级配变异的过程监控,将料源波动进行量化并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汇总分析级配的变异情况,指导技术人员对原材料误差、系统误差进行分析调整。“一种具有自动校核功能的粉料计量装置及方法”这项技术彻底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粉料的称量误差较大,尤其是连续式粉料称量误差及重量波动性更大,传感器在每次称量前需频繁校称这些问题,实现称量精度高并自动校称。这两项专利的取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西筑公司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快速解决实践问题的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这必将助力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5年7月30日,LGMG墨西哥公司成功举办了以“FamiliasdeAcero:ForgingOurFutureTogether”为主题的员工大会。公司总裁张善睿先生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的战略方向,并强调了团队合作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为强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协作共识,提升管理团队跨文化管理能力,LGMG墨西哥公司同时于7月29日组织开展以“国际化团队协作与领导力赋能”为主题的领导力交流会,外聘顾问PeterLee先生及总裁张善睿先生分别进行了培训及分享,墨西哥公司全体中方及墨方管理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以别开生面的“30秒自我介绍”开场,员工们用英语、西班牙语和中文分享个人角色、背景及语言能力(自评0-10分),凸显了团队的国际基因。活动强调文化融合及协作支持的重要性,从“个人明星”到“集体超能”,从“划船”到“雁群”,公司将以开放姿态建立“多元共进、协作致胜”共赢文化。从公司战略的“钢铁雄心”到团队协作的“雁群智慧”,LGMG墨西哥公司正以独特的“刚柔并济”之道,向全球展示其国际化视野与规划。独行快,众行远,但唯有钢铁般的信念与雁群般的协作,才能让我们飞越山海,共赢未来。Unidoscomoelacero,volamoscomolosgansos.

  近期,河北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山洪裹挟泥石流咆哮而下,瞬间将承德兴隆、隆化多个村庄变为孤岛。道路撕裂,通信断绝,数百村民被困洪流。灾情就是命令!三一重机代理商承德鸿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机制,三一救援队火速集结,由工程师王超、张德亮带队,携挖掘机设备奔赴灾区。钢铁洪流,生命通道的开拓者灾情刻不容缓,首批救援力量抵达时,三一挖掘机已在塌方最前沿轰鸣作业。它们挥舞着坚实的臂膀,昼夜不息地清除巨石、米乐(MILE)-官方首页淤泥,硬生生在断裂的道路上撕开一条条希望之路。在兴隆及隆化,三一设备已成为灾区的“顶梁柱”,安全救援作业直接关系到数百名被困群众的安危。极限保障,分秒必争为确保挖机24小时能持续冲锋,三一承德鸿泰服务团队的工程师们驻扎一线,提供全方位保障。无论深夜还是暴雨,都能看到工程师们打着手电对设备进行“全身体检”:液压、油压、履带,不放过任何隐患。暴雨后的高温、泥泞山路加剧了设备损耗。每一次抢修,都是与时间的赛跑。泥水中排查故障,争分夺秒更换部件,只为机器尽快重新轰鸣。工程师王超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是对设备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救援进度分秒必争的承诺。三一服务保障团队,就是挖掘机续航的“生命线”。昼夜不停,守护生命通道在隆化八达营乡,险情更甚。洪水肆虐,裹挟着断木杂物。挖掘机投入关键泄洪作业,液压油管突遭杂物划裂!快反工程师张德亮当机立断:“换备用管!优先保通道!”冒雨抢修,仅用15分钟,机器轰鸣再起。当受灾群众踩着坚实的铲斗安全转移,一句“这铁疙瘩看着冷,比人还靠谱!”的质朴话语,是对三一设备及人员最深的信赖。截至8月5日,三一服务团队已保障5台三一挖掘机连续工作超200小时,参与打通了5个村的救援通道。当地干部感慨:“这些挖掘机是灾区的顶梁柱,而保障团队是它们的守护神。”此次救援,不仅是对三一设备性能的极限考验,更是国家之责重于企业之利的深刻践行!灾难当前,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唯有挺身而出的担当。从工程师泥水中抢修的奋不顾身,到保障团队不眠不休的极限守护,三一人以专业与滚烫初心,铸就设备钢铁之躯后最可靠的生命防线。三一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者,深知肩头千钧重担。从兴隆到隆化,三一以钢铁臂膀筑起生命通道,以“设备在哪,保障就在哪”的极限服务承诺,诠释着“国之重器”的硬核担当。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将依托卓越的产品技术实力,护航建设这一世界级工程。开工仪式当天,公司土方机械等高端装备整齐列阵,傲立现场;工程背后,还有公司为项目成立的专项工作组,将为这一超级工程提供设备、技术、服务等成套智慧解决方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工程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对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将大幅提升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将为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中联重科高度重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已持续跟进数年时间,前期已成立重大项目专项工作组,在西藏当地设立了相关机构,高位调度、组织,协调推进与该项目相关的产品、销售、服务等工作,目前公司的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等多类设备已进入相关施工场地。公司除在项目现场成立办事处外,还在林芝米林市设立了大型综合保障中心。该中心可为项目提供完备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保障,配备有各产品线技术服务专家、服务专用车以及配件仓库等,可提供7*24小时的技术咨询、设备选型、送货安装、使用培训、设备巡检、维修保养等服务,为项目进行全面护航。据悉,中联重科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的相关关键参与方有多年的紧密合作关系。针对该项目的施工特点,中联重科已与相关方就项目所需的各类工程机械产品进行了交流、研究、合作等互动,并建立了常态化的工作沟通机制。中联重科相关人员介绍,公司除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提供高适配当地施工特点的成熟产品外,还依托公司自主掌握的成套新能源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为项目定制化开发了全套新能源、智能化、高端化施工设备。针对高海拔、低温、低气压等施工工况,中联重科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功经验。早在1975年,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就用自主设计的桩机,打下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第一根桩。2001年,中联重科研制的几十台高原型混凝土拖泵等设备深度助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近年来,在世界超高海拔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西藏那曲欧玛亭嘎风电场,以及建设正酣的川藏铁路,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全系列产品凭借着杰出的高海拔工况适应性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设备保障。作为国家级科研院所孵化而来的企业,中联重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担当,在数十年的技术传承中砥砺创新,研制出一系列全球最大及全球首创的领先产品,为超级水利枢纽、大型核电、陆上及海上风电、桥梁和跨海通道等各类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关键设备支撑和保障。中联重科将依托领先的产品、技术和智慧解决方案,助力雅下水电工程高效推进,为这一世纪工程建设贡献大国重器的力量。


本文由:米乐M6,米乐官方网站,米乐登录入口提供

热线:020-36610558